其实,原始的问题是这样的。“得了冠心病怎么办?会死吗?”
得了冠心病怎么办?当然是要好好治疗了!
会死吗?当然会死。心血管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大死因,冠心病当然是会致死的。
说冠心病致死,也不是说一得了冠心病、一诊断冠心病就立马致死;也不是无论什么情况、是冠心病都会死,冠心病也不是不治之症。但冠心病确实是个危险的疾病,心脏重要啊!
所以,得了冠心病,一定要规范治疗。改善心肌缺血,避免心肌梗死,保护好心功能。因为单就冠心病来说,控制好了,活到人均预期寿命没有问题。我们的患者放了支架、做了搭桥,有些就是长期药物治疗,一样活到80、90多岁。
要说医学上对冠心病的研究真是发展得很好,进展得很快,新药、新技术不断出现。所以,和其他有些疾病比起来,还幸亏得的是冠心病。
冠心病的防治方方面面,这里我们只拣主要的说,简要地说。
首先,药物治疗是基础,要贯穿始终。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无论放不放支架、搭不搭桥,都是需要药物治疗的。
不少患者一说吃药就发怵,觉得药物有副作用。可是,是您先有病啊!和疾病的损害比起来,药物的副作用就是很轻微的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有了冠心病,要吃药(冠心病、心绞痛,吃些什么药好呢?)!
药物治疗中的基础治疗,就是降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抑制血栓形成。降胆固醇首选“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是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降胆固醇还有目标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至少要降到1.8mmol/L以下,治疗要达标。这个基础治疗,是要一直保持、坚持的。
除了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治疗,还有改善心肌供血的治疗。改善心肌供血有三大经典药物,“洛尔”类的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降压药里有的)。其中,“洛尔”类的β受体阻滞剂是唯一能够改善预后的药物(抗心绞痛的三大经典药物)。
也就是说,“洛尔”类的β受体阻滞剂,不仅可以缓解心绞痛,还可以减少发作、保护心功能,减少急性事件,减少猝死,乃至减少心血管死亡。没有禁忌证的患者,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这里特别要提示的是,长期服药切忌突然停药,否则会引起病情“反跳”,发生意外。
改善心肌供血还有二线药物,像改善心肌代谢的曲美他嗪,非硝酸酯类的可以改善微循环的尼可地尔,以及一些研究下来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成药比如麝香保心丸、通心络等(除了三大经典,还有哪些药物抗心绞痛?)。
开通血管的治疗,部分患者可选。
对于血管狭窄严重、心肌缺血严重的冠心病、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心绞痛,对于病情不稳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或者是已经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那就需要开通血管的治疗,为缺血坏死心肌重建供血通道(专家不建议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放支架?医生:要区别对待)。
紧急的时候,开通血管的方法有药物溶栓和冠脉介入治疗,就是球囊扩张或者放支架;非紧急的时候,还有冠脉搭桥可供选择。
紧急的时候开通血管,是开通“罪犯”血管,就是和心肌急性缺血梗死相关的血管;缓下来的时候,再考虑开通其他狭窄血管。
防范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重视“抗重构治疗”。
对于冠心病患者,有没有心肌梗死很关键,很重要,治疗不一样,后果也不一样。所以,一定要防。没有心肌梗死,降胆固醇、抗血小板治疗,有心绞痛的用着抗心绞痛药物,不发心绞痛的,硝酸酯类、钙拮抗剂都可以不用。
有了心肌梗死就不一样了。心肌坏死损失了,正常有收缩能力的心肌减少了,心功能也就损失了;坏死心肌和正常心肌之间,心电的电路也可能不通,就会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心肌坏死的部位不会收缩了,会扩大、变薄,就成了室壁瘤;还可以和正常收缩相反,“反向收缩”,心功能就更差了;室壁瘤里可以长血栓,血栓掉下来可以栓到别处去。因此,心肌梗死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心功能减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等等。
这样,发生了心肌梗死的患者就比没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结果明显差了。
所以,治疗冠心病,避免发生心肌梗死很重要。在冠心病病情加重、不稳定的时候,药物治疗控制不好的时候,一定要争取尽早开通血管。
心肌梗死后有个很重要的治疗,“抗心肌重构(塑)”治疗。
就是尽量控制坏死心肌部位修复时出现“豆腐渣工程”。抑制那些没有功能的组织细胞增生,防止心脏扩大,减轻心脏负荷,保护心功能。所用的药物,一类就是“洛尔”类的β阻滞剂,再一大类就是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剂,大家很熟悉的“普利”或“沙坦”类药物(心肌梗死后会修复“重构”,可医生却说要抗“心肌重构”治疗)。
综合治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会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所以一定要控制住。血脂的问题已经说过了,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不运动、精神的紧张焦虑等,也都要控制好。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健康科普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