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干货丨从一则病例看房颤性心肌病的治疗
TUhjnbcbe - 2022/1/2 20:31:00
房颤是导致成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心律失常类型。房颤性心肌病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继发性心肌病,与其他继发性或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表现容易混淆,导致漏诊,从而严重影响治疗与预后。

从病例看问题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77岁,活动耐量下降3年,呼吸困难2个月,不能平卧2天。

房颤病史2年,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否认大量饮酒史。

辅助检查

查体:半卧位,呼吸急促,双肺中下野大量室性啰音。心率bpm,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胸骨左缘第4肋间2/6级收缩期柔和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略浮肿。

心电图: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7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55mm,左室射血分数36%,二尖瓣、三尖瓣重度反流。

冠脉CT:冠状动脉左主干未见异常,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轻微粥样硬化。

病例特点

患者为老年男性,心衰病因不确定,且反复住院期间呈进行性加重的左心衰表现。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心脏结构改变表现为全心增大、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同时存在重度二尖瓣、三尖瓣反流。

治疗经过

患者是瓣膜性疾病还是心肌疾病?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果显示,肉眼可见心肌收缩运动增强,二尖瓣反流显著减少,基本消失。遂考虑为房颤相关性疾病。

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术,并使用胺碘酮维持稳定心律。患者出院3个月后随访,活动耐量明显改善,每日可步行~米;出院18个月后随访,心衰基本治愈,心衰药物逐步停用,生活完全自理,状态良好。

房颤性心肌病治疗策略

房颤性心肌病的治疗应以“积极节律控制+有效室率控制+合理药物治疗”为主要原则。

1.心衰治疗

与一般心衰患者的治疗理念和方法相同,包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地高辛等基本药物。因房颤可能与心房纤维化有关,故提倡服用兼有抗心房纤维化的利尿剂螺内酯。

2.严格的心室率控制

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用于患者心室率的控制治疗,包括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上述药物的联合应用。治疗时,需要严格的心室率控制,即治疗的靶心率为静息心室率60~80次/分,中等活动时心率90~次/分。

当房颤的心室率控制、节律治疗无效或失败时,房室结消融加永久性心室起搏治疗可视为最后的选择,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减轻临床症状,还能避免口服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3.转复治疗

药物转复治疗:房颤行转复治疗时,因患者合并心衰,大大限制了药物的选择。因有致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IA类和IC类药物禁忌应用,而IV类钙拮抗剂因有负性肌力作用也禁用。有些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索他洛尔,对射血分数较低的患者有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不适宜应用。因此,胺碘酮是最佳选择,不仅转复房颤的成功率高,而且维持窦律的作用较强。口服胺碘酮治疗时,应当先给足负荷剂量10g,达标后再改为维持量0.2g/d。

直流电转复:与药物转复相比,直流电转复的优势包括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负性频率、负性传导、负性肌力等不良作用。但电转复时患者需要麻醉,且术后复发率高。

导管消融:导管消融基本术式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为60%~70%,伴有心衰时消融的成功率降低。

首选及早复律的情况:血流动力学障碍、新发/阵发性房颤患者。以下情况首选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不良/持续时间1年的持续性房颤、心室率控制较好但仍有症状或心功能下降的持久性房颤患者。

4.预防血栓栓塞

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治疗的重点之一,可选择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其中新型口服抗凝药使用方便,无需监测和调整剂量。华法林使用过程中,应保持INR在2~3之间。

房颤性心肌病预防建议

预防房颤性心肌病、降低发病率的处理建议如下。

1.减少触发房颤的因素

及时有效去除相关病因及诱因因素、及时有效治疗房颤的触发性电活动、及时有效治疗阵发性房颤。

2.减轻快心率负荷

重视持续性房颤的复律尝试和心室率控制。

3.减轻房颤负荷

积极推广和规范房颤的介入性治疗。

总之,早期、积极、有效的房颤节律控制是预防房颤性心肌病的根本。

参考资料

1.郭继鸿.心房颤动性心肌病.临床心血管病杂志.,32(4):-.

2.郭继鸿.再论房颤性心肌病.临床心电学杂志..

3.李小琴,吴文利.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4.杨延宗.房颤性心肌病——不应忽视的一种重要并发症.长城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货丨从一则病例看房颤性心肌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