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报告的“不符”往往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扰。事实上,在排除了检测失误、干扰因素之外,由于实验方法及检测原理的问题,这些“不符”反而可以提示患者病程的变化、其它疾病的存在可能等。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讲,了解实验室医学的相关知识,往往可以使得临床工作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病例1:在对一病人的心肌酶谱检查中,得到结果为:总CK=U/L,CK-MB=U/L,其他指标无异常,如何解释CK-MB大于总CK的结果?
一、案例分析
理论上,CK-MB不可能大于总CK。实际工作中出现这种现象,大多是由于检测方法所造成的。
实验室测定CK-MB主要使用免疫抑制法,其原理是:正常血清中CK同工酶主要为CK-MM(肌肉型)、CK-MB(杂化型)、和极少量CK-BB(脑型),由于CK-BB的含量极微,可忽略不计。因此本方法是假设血清中只有CK-MM和CK-MB,测定时加入M抗体与血清中的M亚基结合,使其丧失活力,剩余的活力主要是B亚基产生,将所得结果乘以2,即为CK-MB活力。
根据上面检测原理分析,出现CK-MBCK的原因可能有下两种情况。
(1)第一种是忽略的CK-BB异常增高,这时测得的B亚基活力为CK-MB中的B亚基加上CK-BB中的B亚基之和,再乘以2即可能产生大于总CK活力的情况。这种现象通常在含CK-BB较多的组织发生病变时出现,如脑损伤、肠坏死、子宫肌损伤、前列腺炎。
(2)第二种是血中出现巨CK,巨CK包括巨CK1和巨CK2,巨CK1即CK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通常是CK-BB与lgG的复合物。巨CK2,是一种低聚的线粒体CK,又被称为CK-Mt,一般认为与恶性肿瘤有关,巨CK的出现常造成血清CK-MB假性增高。巨CK1通常与癌症、心肌和血管病有关,巨CK2常见于患恶性肿瘤或肝病的成人及心肌病儿童。
二、实验室建议
1、以上两种情况的CK-MB假性升高易与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的CK-MB上升相混淆,建议加做肌钙蛋白如cTnI或cTnT来鉴定。
2、通过观察CK-MB与总CK的比值变化进行初步判断,判断标准如下:当CK与CK-MB升高时:CK-MB/CK6%排除骨骼肌损伤;CK-MB/CK<25%排除巨CK复合物,考虑心肌障碍;CK-MB/CK50%考虑有巨CK与CK-BB干扰。
总结,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检验与临床应该多交流多沟通,共同分析原因,避免误会、提高认识,共同进步,才是一个健康的团队。
祖国富强
●引流液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一文读懂抗核抗体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撰稿:马红飞
编辑:郭娜
审校:陈忠
好看你就
点点
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