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血管发生这种变化,可能比狭窄更可怕忽视
TUhjnbcbe - 2021/6/3 22:08:00
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早在年,就有报告显示: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早死的三大原因之一,占13.7%。而近年来,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越来越年轻化,一家几个冠心病患者的情况都不少见。

案例

十年前,70岁的何老太太,因为胸痛就诊,检查发现心脏血管严重狭窄,植入了2个支架;

十年后,何老太太的女儿——50岁的何女士,因为爬楼、快走等活动时,反复发生胸闷、胸痛,到医院就诊,结果发现一根冠脉已经狭窄了70%。如果不好好吃药、改善生活方式,最终也很可能需要放支架。

几乎人人都听说过冠心病,却不太了解——听说冠状动脉狭窄就是冠心病?得了冠心病就要放支架?血管堵塞严重时才会发生心梗?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究竟答案是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呢?今天可可就来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1

冠状动脉狭窄就是冠心病?

不一定

我们常说的冠心病其实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中“垃圾”堆积过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流造成的。但并不是说,冠状动脉有狭窄就是冠心病。

1冠脉狭窄≥50%才诊断为冠心病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比如冠脉CT(CTA)或冠脉造影,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冠脉狭窄<50%,则只能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若冠脉狭窄≥50%,才会诊断为冠心病。

这是因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以后,会对血流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冠状动脉和全身其他血管一样,是有弹性、可以扩张的,以保证智能调节供血量。比如:剧烈运动时,冠状动脉会发生扩张,心肌供血量可达休息时的6~7倍,让机体不至于发生心肌缺血。

但当冠状动脉狭窄≥50%时,血管管腔减少一半及以上,血流量大幅度降低,难以时时保证心肌供血充足。于是,在体力活动、心脏负荷增加时,就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降低等心肌缺血的表现。这时就是有冠心病了。

一旦确诊为冠心病,就要合理用药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否则动脉粥样硬化将进一步发展,血管堵塞会更严重,最终诱发心梗。

2这2种情况,没有冠脉狭窄也可诊断为冠心病

不是所有的冠心病都有冠脉狭窄,以下两种情况就比较特殊:

①冠状动脉痉挛

血管收缩可以帮助推动血流,但当收缩过分强烈,甚至像“抽筋”一样,就称为痉挛,此时即可诊断为冠心病。

冠脉痉挛不仅可以发生在病变的冠状动脉上,也可能发生在外观正常的冠脉上。此时,管腔直径会迅速变小,斑块之间就很容易因挤压而出现破损,释放出脂质内核(油脂),20分钟内就会造成血管管腔完全堵塞,引发心梗或是猝死。

而且即使冠状动脉痉挛没有造成斑块破裂或形成血栓,当痉挛持续超过30分钟没有得到缓解时,也会出现心梗,甚至恶性心律失常,引发猝死。

②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冠脉造影虽然看不到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的情况,但当其发生病变时,也可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尤其女性更为常见。这种情况以前称为心脏X综合征,现在也诊断为冠心病。

得了冠心病,是否需要放支架,不是看血管狭窄程度,而是看血管狭窄对远端心肌供血的影响。

“血流储备分数(FFR)”,被誉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导致缺血的“金标准”。一般认为FFR大于0.8,说明远端心肌组织缺血可能性小,不需要植入支架。

另外,如果斑块不稳定,即使血管狭窄不严重,也可能需要放支架,以免斑块破裂引发血栓,从而导致心梗。

2

血管发生这种变化

可能连支架都放不进去

对于需要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而言,有一种情况非常危险,连医生看了都可能会发怵,那就是“血管变玻璃”——血管钙化。

1血管钙化,增加支架植入难度

“玻璃”也就意味着又脆又硬。因此,如果血管狭窄,且伴有严重的血管钙化时,心脏支架不仅放不进去,也撑不开。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先对血管进行旋磨,去掉钙化,打开通道,再放入支架。

但这个动作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血管壁,导致血管破裂。

2血管钙化的4个征兆

①眼睑浮肿:晨起眼睑浮肿可能预示心血管变硬;

②睑结膜发白:正常的睑结膜呈粉红色,若睑结膜发白,可能预示血管硬化;

③面色灰暗;

④皮肤瘙痒。

以上症状满足得越多,血管钙化的可能性越大。

另外,足背动脉一侧强、一侧弱,也可能提示血管钙化。如果怀疑血管有问题,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

3

这些生活细节

可能让心血管很“受伤”

疾病的发生,往往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比如文章开头的案例,母女俩都得了冠心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相同的不良习惯。那么,哪些细节可能危害心血管呢?

1长期不吃早饭

不吃早饭,不仅容易饿,容易得胃病、胆结石,更有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的人,发生血脂、血糖异常的比例高于规律吃早餐的人,容易增加心梗风险。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不吃早饭可能出现低血糖,严重时甚至可伴随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痉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常吃意想不到的“高脂食物”

酱肉包、速冻饺子、花生芝麻汤圆、沙拉酱……这些是不是你爱吃的食物?但你知道吗:一个酱肉包可能含有5g脂肪;每百克肉馅饺子可能含有11.2g脂肪;每百克汤圆可能含有25g脂肪;沙拉酱的含油量约为80%!

这些食物长期大量食用,势必会增加高血脂、动脉硬化风险,加大心梗发生率。

3不注意口腔卫生

国人的口腔问题不容乐观,加上平时不注意口腔清洁,牙齿上就很容易形成细菌的“大本营”——牙菌斑,细菌可以向牙龈、牙根方向侵犯,诱发牙周炎。

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牙周炎与高血压、高血脂等一样,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已经从粥样硬化的斑块中分离出了牙周致病菌。这些病菌可以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小板变性等,从而诱发心血管病。

4过量食用海鲜

很多海鲜(如:鱿鱼、虹鳟鱼等)都含有大量的磷元素,它可与血液中的钙结合形成羟基磷灰石。当身体代谢紊乱,羟基磷灰石就会异位沉积在血管上,造成血管钙化。如果羟基磷灰石沉积在冠状动脉,就会导致“玻璃心”。

每人每天磷摄入上限是mg,为了避免摄入超标,鱿鱼每天最多食用半斤,虹鳟鱼最多四两,螃蟹最多一斤,草虾最多八两,花蛤最多2.5斤。

▲常见海鲜含磷量

此外,抽烟喝酒、吃盐过多、不爱运动等等,都是危害心血管的重要因素,建议大家能改尽量改。

4

用好心血管“保护神”

辅助预防冠心病

随着年龄增加,血管狭窄通常在所难免,但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延缓或控制血管狭窄的发生,预防冠心病。

1吃对“油”,降低高血脂风险

油脂是日常饮食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但吃不对可能增加高血脂风险,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建议:

①选对食用油:牡丹籽油、橄榄油、茶籽油、亚麻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日常可适当增加摄入比例;

②常吃坚果:坚果不仅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精氨酸还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每天可以吃一小把;

③吃对肉:尽量少吃肥肉,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适当多吃三文鱼、沙丁鱼、秋刀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肉类,可以更好地控血脂、护血管。

2补充纳豆激酶,调血脂、溶血栓

纳豆激酶,能升高“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从而有效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还有助于调节血压血糖,多方面保护血管。

更重要的是,纳豆激酶还具有一定的溶栓作用,它能激活人体内的纤溶酶原,使生物体自身纤溶系统系统活化,实现自我溶栓,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辅助降低血栓风险,预防心梗的产生。

3坚持运动,建立侧支循环

世界卫生组织表明,缺乏锻炼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仅次于高血压、烟草使用和高血糖),约30%的缺血性心脏病可归因于缺乏运动。

冠状动脉实际上是很多支血管形成的一个供血网络。如果一根血管逐渐变得狭窄而闭塞(慢性完全闭塞),但其它正常的血管能伸出援手(也就是侧支循环),保证血流的畅通,就能够帮助心肌供血,救人一命。

运动是帮助建立侧支循环最简单的方法,建议日行万步,其中三千步连续行走,大约耗时30分钟,不仅可以促进建立侧支循环,保护心脏,还能促进身心愉悦。然后在一天的其他时间内,零星累积剩余的七千步。

4保持良好的心情

心理状况会从内分泌、神经调节等多个方面影响人体健康,长时间处于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病由心生”。平时可多与人聊天、培养兴趣爱好等,也可试试下面这款香囊:

香附、薄荷、玫瑰花、佛手、陈皮、檀香各取10克,用透气的纱布做成香包即可,有疏肝理气、放松心情、改善睡眠的作用。孕妇等特殊人群,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更多知识

湿气缠身,百病生,难治愈?每天三分钟,轻松排出一身湿气!

吃再多芝麻、黑豆,不如早晚吃点它!肾气充足、不怕冷,睡眠也香了~

一套适合“懒人”的养生法!每天这样懒一懒,全身都受益,效果堪比运动~

静脉曲张最大的原因竟是“它”,别等血管堵了才后悔!用好一双袜子,血流顺畅防血栓

打喷嚏时,最怕你做“这件事”,当心血管破裂!3类人尤其危险,别等脑梗了才后悔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文章有收获,就点个赞吧小编可可

您的支持,是小编前进的动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血管发生这种变化,可能比狭窄更可怕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