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已临近罢工,命悬一线,按照传统的救治思路,只有换心这一条路,但34岁的刘先生多斤的体重,几乎不可能找到合适的心脏供体。医院,刘先生接受了江苏省首例人工心脏同时也是首例国产人工心脏“植入式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从此他的心脏开了“外挂”。
走上10米就得歇一歇,超高体重拖垮心脏
患者刘先生今年34岁,从29岁起常常活动后胸闷气喘,双腿也有浮肿,严重时甚至不能躺着睡觉,睡着后打呼噜还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家人说,刘先生医院,每次住十天左右浮肿情况就会消失,便又与常人无异。
今年3月份的几次发病,让他意识到身体已超负荷,胸闷气喘症状严重到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刘先医院求诊。刘先生家属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当时到省人民来看病时,已经到了走上10米就得歇一歇的地步。
心血管内科邹建刚主任医师接诊后,诊断其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四级,属于终末期心力衰竭,且单靠药物治疗已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于是联络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会诊,希望通过心脏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
“当时,邵主任赶到我的诊室时还穿着手术服,他看到我第一眼也很惊讶,他没想到我体重这么大。”刘先生回忆。据了解,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确定刘先生的病情符合心脏移植手术指征,但因为刘先生体重达公斤、病情严重,及时寻找到合适的供体成为一大难题。
“一是供体紧缺,二是心脏移植采用供体心脏的重要标准是受体和供体的体重差要小于20%,对刘先生而言,就需要尽快找到至少90公斤的供体来提供心脏,不然就相当于把轿车的发动机装在卡车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邵永丰教授结合病人情况,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最终慎重决定采用另一种治疗方法——植入心室辅助装置。
克人工心脏,给心脏开“外挂”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院*委书记唐金海、院长赵俊、副院长刘云等亲自部署,各处室全面协调,全院上下通力合作,心脏大血管外科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患者术前准备、新技术伦理审核与准入许可工作,同时与心血管内科、手术室、麻醉与围手术医学科、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兄弟科室组成专家团队,多次开会,对术前准备、手术步骤以及术后处置进行讨论,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6月30日下午16点,专家团队召开术前最后一次病例讨论,并就各环节进行周密部署,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7月1日上午10点,手术正式开始,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教授团队顺利为刘先生植入人工心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8月31医院时,刘先生已经像换了一个人,走路不喘了,体重也下降了20多斤。
邵永丰教授介绍,心脏靠左心室搏动将血液泵向全身,如果左心室“跳不动”了,心脏“发动机”的功能就废了大半。植入心室辅助装置,就相当于为患者自身心脏装了一个人工泵,可以替代90%的心脏泵血功能,而让自身心脏得到休息,同时也保证了脑、肾、肝脏等重要器官灌注的目的。血泵装置约为一个高尔夫球大小,重量只有克,可以直接植入与心脏相连的心包腔,在装置植入过程中会在心尖开孔,使泵直接连接至左心室,另一端连接至升主动脉。“人工心脏”的核心结构是一个特别的离心式磁悬浮血泵系统,驱动电机产生稳定旋转的磁场,带动叶轮转子高速旋转,血液会从左心室流入辅助装置,通过人工泵提供动力,流出到主动脉,形成全身循环。
从此没了高压低压,每天不能忘给心脏充电
“出院后,我就要适应这位‘新朋友’,学会怎么和它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刘先生说,自己背着的背包里装着他的“心脏”体外控制器,控制器上还有一根缆线连接到体内,这个控制器还配有两块电池,每块电池可以使用6小时左右,另外再配两块电池不用随身带,成为备用电源。“就像大家每天都得给自己的手机充电一样,我每天都要给自己的人工心脏充电。只要确保电池不断电,缆线不断联,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刘先生说,虽然自己再也离不了身上的背包,但实际使用来看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以忍受,相比较救命,这些不便也都是可以克服的。
邵永丰教授还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刘先生的身体其实也是面临着一系列变化的。和植入人工机械瓣膜一样,使用这种“植入式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后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正常血压有高压、低压之分,是搏动性的血流,而植入人工心脏后是持续性血流,没有了高低压差,所以从安全考虑,平均血压控制在70-80mmHg最为合适,这也是患者在初期需要适应的。
这是第一颗“中国心”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对于大部分的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挽救生命的治疗方案就是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据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万名心力衰竭患者,而每年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仅有例左右。由于供体稀缺、手术操作难度大等因素,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在等待供体的漫长时间里不幸去世。
心室辅助装置是国际公认的心衰治疗手段,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单台产品的售价约在10万美金左右,并已纳入医保。植入心室辅助装置后,最长存活时间已有14年之久。术后部分患者原有心脏功能还可能恢复,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再将人工心脏摘除。还有不少患者依靠心室辅助装置延长了生命,等来了供体。“心室辅助装置的需求量在国内也非常大,考虑到经济、社会因素,即使按照国内心衰病人群每年仅千分之一的人可使用本产品,年需求量也超过1万套。”
据了解,患者刘先生植入的是江苏省内第一例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其设备小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创下国内四个“唯一”——唯一纯国资企业生产;唯一自始至终医工结合;唯一国内原创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唯一全套产品国内研制。将来普及推广,能为心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通讯员何雨田万莉李洁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