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艺术家创意包围大栅栏 作品搬进胡同老宅
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9月26日开幕,今天是最后一天。此次设计周有六大板块共130余项活动。此次艺术设计展区中,有一处设在老北京风情浓郁的大栅栏。
十一长假,走在人山人海的大栅栏,会发现很多手捧蓝色地图的年轻人,他们在密集的胡同内寻找散落四处的“画廊”。“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不光将展区设在751时尚设计广场、国博等艺术区域,也将艺术气息带入大栅栏的胡同里。
胡同旧屋设计成“五行”茶舍
“挺独特的,很有新意。”一位来自湖北的年轻游客说,为了看此次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她特地把长假旅游目的地选在北京。两天内,她把遍布全城的几个展区全看遍了。
“大栅栏新街景”的蓝色横幅一条条挂在胡同上方,沿着大栅栏西街到铁树斜街,从朱家胡同到大外廊营胡同,20多个展览集中遍布在大栅栏商业街。人最多的一个展点是朱家胡同的一幢两层老建筑。一位附近老居民说,这曾是“八大胡同”的妓馆。
法国策展人伊萨贝拉·帕斯卡看中了这所老建筑的古典气息,将其改建成茶舍。她借助中国哲学中的五行元素,每个房间从颜色、布置到香味都让人分别想到“金、木、水、火、土”。
策展人助理马文·贝纳多介绍,展览的理念是“设计即体验”,因此,整个展览的几乎所有物件,从茶具、茶柜、桌椅,到设计的各种玩偶和衣服,都可以出售,大部分物品的售价从10元到500元。其称,策展过程中,总有老北京人前来做客,艺术家也从沟通中得到很多灵感。
北欧艺术家收集居民老物件
此次大栅栏展区的主办方,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贾蓉说:“大栅栏的构成精神是包容、开放、创新,我们一直想在商业文化、历史文化之外引入更多元素。”
在外协团队的建议下,其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展合作,选择了一些空置的老建筑,首次引入艺术展览。贾蓉说,和751时尚设计广场、三里屯等其他展区不同,大栅栏的设计展览更注重与胡同历史文化的融合,很多策展人在布展过程中,都和当地居民充分地互动。
大外廊营胡同8号原是一家空置了的继电器厂,也成了主题展区。由北欧艺术家与居民合作,在厂房里摆设着以居民生活为主题的展品。从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旧报纸,到老电视、旧照片等,均来自居民家中,艺术家通过这些材料,讲述了一户户人家和城市变迁的故事。
影像艺术家设想二环变花园
很多展览的主题都与旧城有关,比如“胡同城”设想了一个胡同组成的城市。“二环·二零四九”则由装置和影像艺术家展示二环路改造成中心花园的构想。
“二环是北京的中心,但现在却污染最重、交通糟糕,为什么不把它改建成一个充满文化气息、有草地、鲜花、博物馆、剧场的花园?”导演小C说。胡同中,也有一些国外知名设计师的作品。国际级视觉艺术家Ab·罗杰斯把他的作品《欧内斯托·伯恩斯仅此一天的存在》带到一个四合院中,让24人分别以故事接龙的方式讲述虚构人物伯恩斯一天中不同的生活,罗杰斯再基于这个故事创作艺术品。
除了专业人员认真地欣赏罗杰斯的作品,还有附近居民也前来观看,但他们看得更多的是四合院的结构。“这房子挺破烂的,竟然也能搞出这些新意。”一位老人说。
贾蓉表示,改造中的大栅栏加入艺术元素是一种探索,大栅栏的改造将结合市场化运作,形成一个更多元、更丰富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