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得糖尿病不用怕,按这几个方法控制血糖,健 [复制链接]

1#

糖尿病已经是一种常见病了,其中10人中最少一个!中国有1.14亿糖尿病人,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而得了糖尿病后,首先要做的是了解糖尿病,并学会怎么处理、看诊糖尿病,怎么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一、知道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人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体内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时,葡萄糖就不能进入人体各器官,堆积于血液中,使血糖逐渐升高。糖尿病人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拖延日久,人体长期处于血糖较高的状态,就会危害人体很多器官。引起多种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高血脂、高血压等;还可引起脑梗塞、脑出血,导致瘫痪甚至死亡;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引起肢体感觉异常、活动受限、腹泻、便秘、性功能减退如阳痿等;糖尿病足导致足部感觉障碍,缺血坏死,截肢、足部感染;糖尿病可以使眼睛视力下降,严重的眼睛病变会导致失明;糖尿病的肾脏病变还可导致肾脏的疾病,如蛋白尿、尿*症、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人如果控制良好的话,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时感到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向哪里求助。在这时,一些糖友会感到很无助,从而产生恐惧心理;还有一些糖友会有病乱投医,轻信一些旁门左道的偏方,最终延误病情。

二、得了糖尿病要看正规医生,不要寻求降糖偏方

得糖尿病,尤其是初得糖尿病的人一定不要幻想有什么神医或偏方一次治愈,如果这要等于容易上当了!医院短期治疗得不到有效治疗(降低血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快速降糖反而不利于健康),而寄希望于一些偏方,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您只有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医生一起制订科学合理的降糖方案,才能将血糖控制好,预防或者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如果寄希望于降糖偏方,而舍弃健康的生活方式,舍弃正规的降糖药物,只能是延误病情,吃亏的还是自己。

三、那么得了糖尿病,要怎么自我管理?

得了糖尿病应当怎么办?

1、得了糖尿病要管住嘴:

戒烟限酒:烟有刺激升糖激素释放的作用,还可使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酒含热量高(仅次于油),易增加体重,啤酒中含糖约11度(每亳升含糖11克),易吸收,使血糖升高,长期饮酒会伤肝,引起酒精性肝硬化,使血糖难以控制。所以一定要忌烟,少喝酒或不喝酒。如果饮酒,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一份标准量约含酒精10克,相当于啤酒毫升、红酒毫升、白酒30毫升),并且饮酒后应扣除相应能量的主食(一份酒≈20克主食)。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不应超过6克,可以按照一矿泉水瓶。

糖尿病患者适当控制饮食量,一般情况下,每日主食-克,新鲜蔬菜克以上,牛奶毫升,鸡蛋1个,瘦肉克,豆制品50-克。

宜少食多餐,一日不少于三餐,有条件上下午安排间食及睡前进食,即保证吸收,又减轻对胰岛负担。

早餐量要少,上午肝糖原分解旺盛,易发生早餐后高血糖。如一日三餐比可为1/5、2/5、2/5。进餐时间要规律,少吃零食。

糖尿病饮食治疗10大*金准则

1.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

2.平衡膳食。

3.食物选择多样化,谷类是基础。

4.限制脂肪摄入量。

5.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

6.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食物。

7.高膳食纤维膳食。

8.减少食盐摄入。

9.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10.多饮水,限制饮酒。

2.得了糖尿病要迈开腿:

①做全身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太极箭、跳舞、扭秧歌,使全身得到锻炼。家务劳动常是以局部运动为主,不能代替全身运动。

②做有氧运动(吸入的氧气满足运动时身体氧化的需要):运动量不宜过大,活动到中等程度即微汗、心慌、稍微有累的感觉即可,以心率=—年龄为宜(例如:60岁,心率=—60=次/分为宜),每次坚持30~60分钟左右。但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适于此公式,这些人要量力而行,以不出现心慌、心绞痛、呼吸困难、全身不适为标准。

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

从每次5分钟逐渐增加到半小时,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

运动强度

最佳运动强度时身体的感受是:周身发热,出汗;或气喘吁吁,能说话、不能唱歌。

运动时机

1、不要空腹运动,从吃第一口饭算起,1小时之后,是最佳的运动时间。

2、运动时机要相对固定,如每次都是在晚餐后或早餐后运动。

3、不要在寒冷的,或浓雾还未散去时的早晨,更不要在正午阳光暴晒时运动。

运动前注意事项

1、选择宽松、轻便、透气性强的服装,合脚舒适的运动鞋。

2、正式运动前应做低强度热身运动,以免拉伤。

3、如果有条件可以在运动前监测血糖,当血糖大于13.9mmol/L时不建议运动,而血糖小于5.6mmol/L时应加餐。

4、随身携带糖果,以防止低血糖。

运动中注意事项

1、注意心率变化及感觉,以掌握运动强度

2、及时补充水分,建议适量喝些温水。不要喝凉水,以免增加心脏和胃肠道分担。

运动后注意事项

1、运动后应做5—10分钟恢复整理运动,平复心速。

2、不要立即洗凉水澡,休息一段时间后,可以温水澡。

3、及时擦汗,避免着凉,不要立即进空调房。

4、检查双脚是否有外伤。

5、运动后要监测血糖。

6、要注意适当加餐。

3.得了糖尿病要勤检查:

(1)糖尿病患者除医院做以下有关的检查:

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现近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应每2—3个月复查一次,它能够更好地评价您的血糖控制好坏,正常值为4~6%,最好控制在6.5%以下,如果超出这个水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将明显增加,应该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尽快控制达标;另外,此项检查还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因此,医院进行检测。

②初诊患者必须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以保证用药安全和全面评估您的病情,以后每3~6个月测一次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如有高血压每月检测血压,即使血压正常也要每半年检测一次。

③糖尿病神经血管筛查,通过这项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神经和下肢血管病变,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防止发展为糖尿病足,导致截肢。

④眼底检查,如果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年查一次“眼底”,如果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医生的要求定期检查,一般在第三期病变要做激光治疗,否则治疗效果不会好,容易导致失明。

⑤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为明确早期的糖尿病肾脏病变应检测8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如果异常应每3个月复查。

附:如何留8小时尿(指晚10点至早6点的尿)测白蛋白排泄率(UAER)?

晚10点排尿弃去(因是晚10点以前的尿)→晚10点以后的尿无论尿多少次都排在尿盆中→早6点无论是否有尿意排最后一次尿于尿盆中这才算8小时的尿,→量量尿的容量(多少毫升)或量量尿的重量(多少斤、两)均可,并写在化验条上→将尿摇匀后取一点尿液(约送检瓶的多半瓶即可,不要放满)医院化验。如果没注明尿量无法计算,需重留。

⑥定期到有关科室做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检查与治疗,例如进行颈部动脉彩超、双下肢动脉彩超、心脏彩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复诊。

⑦在初次发现血糖异常时(空腹血糖过高和糖耐量低减期、糖尿病早期),可以进行胰岛细胞功能检测(同时做糖耐量试验),以后每1-2年复查一次。有些病人需按医生指定的时间复查,以掌握胰岛素抵抗情况,胰岛β细胞暂时功能恢复情况或功能下降衰竭情况,及时地、正确地调整治疗方案。

(2)每个糖尿病人只要有条件应自备一台血糖仪

购买血糖仪时不要图便宜,尽可能向您的主治医生咨询。如果您拥有了血糖仪,或者您是住院患者,应在以下时候做血糖检查①早餐前血糖(指早晨6—7点的血糖,早8点以后抽的所谓“空腹糖”失去了早餐前血糖的意义):临床意义:体现夜间基础状态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况(黎明现象)及降糖药远期疗效的综合结果(如果降糖药的较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可能比最低值要高)。

②午餐前、晚餐前、睡觉前血糖:临床意义:体现正常人血糖的最低值及糖尿病病人良好控制血糖的最低值、降糖药的较远期疗效(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不是最低值)。

③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血糖:临床意义:体现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11.1mmol/L(≥mg/dL)可诊断糖尿病,若<此值,需要做糖耐量试验(OGTT)来确诊。注意事项:a.餐后2小时指从吃第一口饭算时间。b.既然体现治疗效果,故验血日吃饭、运动、用药、生活中各种情况要与平常一样。

④夜间血糖:临床意义:若早餐前血糖高,是夜间血糖一直在高还是凌晨时才高的,两种情况的治疗不一样,故可以自行设计测测夜间血糖,如:0点、2点、4点、6点的血糖。

⑤随机血糖:临床意义:捕捉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当低血糖后机体中升血糖的激素马上释放,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梭莫基反应),所以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捕促低血糖的瞬间。若测血糖晚了,血糖正常或高血糖,则不能明确是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还是本来就没有低血糖,两种情况治疗完全相反。

⑥餐后1/2—1小时血糖:临床意义:如果吃了消化吸收特别快的食物,如粥、果汁、饮料、西瓜、葡萄,血糖可能升高得更快,故需要测吃这些食品后短时间的血糖,如1/2小时的血糖。如果想了解吃普通食品或吃一般水果(如苹果、梨、桔子等)血糖最高时的情况,应测餐后1小时血糖。

(4)糖尿病管好高血糖还要防低血糖:

血糖在3.9与6.1mmol/L之间波动时,我们是没有任何感觉的,但当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时,就会引起各种不适症状,称之为低血糖。低血糖的表现:颤抖、心悸、出汗、饥饿感、神经质/焦虑、面色苍白、麻刺感,还可表现为精神混乱、协调能力差、头晕、头痛、发呆、困倦、视力模糊、言语不利、耳鸣、行为异常、癫痫样发作、意识不清、昏迷等。有些未警觉的低血糖:缺乏自主神经的警告症状,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预防低血糖的措施:安排合适的进餐时间和内容,运动后增加热卡的摄入,了解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在家中进行血糖监测,以调节胰岛素的剂量,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因为低血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该随身携带糖果、饼干之类的食品;最好随身携带糖尿病人急救卡。低血糖的自救方法:低血糖时可口服15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1/2杯果汁、1/2杯苏打汽水、1杯牛奶、6或7块糖果、2汤匙葡萄干、1汤匙蜂蜜或1汤匙加糖浓缩牛奶。对于发生严重低血糖并且昏迷的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给他们喂食或饮水,否则容易引起窒息,这时,可以将蜂蜜、果酱可葡萄糖涂抹在病人的牙龈和口腔粘膜上。昏迷时可静脉注射25克葡萄糖。及时检测血糖水平,如没有好转,医院检查。

4.得了糖尿病了解糖尿病常用药: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糖尿病用药的代表药物和作用机理的介绍,还有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糖尿病药有哪些呢?糖尿病用药有什么要注意的呢?它的副作用有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用药有不同的回答。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人体胰腺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或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综合性慢性疾病。虽然目前应用的药物都已经通过了大量临床验证,肝肾功能无损伤的患者在常规用药范围内服用,一般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糖尿病患者还是要1至2个月检查一次血象和肝肾功能。据此,我们还是了解一下糖尿病药有哪些吧。

代表药: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作用机理:减少肝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

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腹痛、腹泻、乳酸性酸中*等。

代表药: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本脲等

作用机理:

1、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患者胰岛B细胞还有一定的活性),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

2、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

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等。

代表药: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钙;

作用机理: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

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轻度低血糖、视觉异常等。

代表药: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作用机理: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不良反应:增加心脏病风险、心血管缺血性风险、心力衰竭、增加膀胱癌风险、体重增加等。

代表药: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作用机理: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个别患者出现*疸。

代表药:消渴丸、消渴降糖胶囊、参芪降糖片、糖脉康颗粒、降糖舒胶囊、糖尿乐胶囊等;

作用机理:中药材中的多糖、皂苷、鞣质、*酮及生物碱类等活性成分均具有显著降低血糖或明显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糖尿病并发酸中*症和急性感染者易引起不良反应,禁用。

代表药:动物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作用机理:外源胰岛素注入直接降低血糖浓度;

不良反应: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5、胰岛素不是鸦片,该打就打吧!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它是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倘若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将使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科学合理地使用胰岛素可以控制急性代谢紊乱,防止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友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使用胰岛素治疗对肝肾无*副作用,也不会对生理情况下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造成抑制,相反还会使胰岛β细胞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在某种程度上恢复所失去的部分功能,因此胰岛素本身不会使病友产生依赖性,它绝不会“成瘾”。

2型糖尿病早期即存在靶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此时胰岛β细胞本身代偿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病友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疗法来控制血糖;由于胰岛β细胞长期负担加重而导致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病友则需要通过口服降糖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或者通过别的途径使周围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加,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使血糖保持于正常水平;由于长期胰岛β细胞负担过重,最后导致功能衰竭,此时病友就要用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由此可见,糖尿病是一个进展性的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年减低,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将通过胰岛素的治疗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因此,使用胰岛素病情发展的结果,也是控制病情的需要,胰岛素不会使糖尿病加重,更不会使2型糖尿病转变为1型。

对于用口服降糖药的病友,若发生严重感染、肺结核、外伤手术、肝功能不佳等情况,短期应用胰岛素会加速病灶或伤口的愈合,促进肝功能恢复正常,待病情好转后仍可继续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这类病人即使偶然发生酮症,用胰岛素治疗也是暂时的。可见胰岛素并非一用上便终生依赖。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友,胰岛β细胞因负担减少而得到休息和恢复,一部分病友的在维持血糖良好控制的情况下胰岛素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可以该为口服降糖药治疗,这种例子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象马拉车一样,自身的胰岛β细胞就是拉车的马,如果它偷懒可以打鞭子,也就是用口服药;如果它病了您就不该打鞭子,而是再套上一匹马帮助它拉车,让它休息一段时间,等它恢复了再接着拉车;否则您的马就会累死,那时,您也就只好另选一匹马(其实就是外源性胰岛素)来拉车了。相信您会是一个聪明的车夫,不会将自己的马打死或累死。

有些病友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胰岛素用量不能逐渐减少,或者病友有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这些病友就不能撤除胰岛素治疗了,这种情况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病时间较长,血糖控制又不好的病友。但其原因不在于是否使用了胰岛素,而是本身的病情所致,而且及时的胰岛素治疗,还有可能使一部分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有利于血糖稳定。

还有些2型糖尿病友即使联合两、三种较大剂量口服降糖药,血糖也难以控制达标,就这样还不甘心注射胰岛素,总想再试一试饮食、运动或其他的药物。其实,这种情况属于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应该采用胰岛素治疗,否则不但血糖控制不好,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很大,而且经济负担也会日益加重,一旦并发症发生,其所花的费用远比控制血糖时的费用多,而且许多慢性并发症迄今为止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这些病友可以试着白天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在每晚10点注射一针中效或超长效胰岛素,这种治疗方法对早期口服降糖药失效的病人十分有效,在先进国家已广为流行,许多人受益匪浅。夜间打针,白天吃药,即使是对“工薪族”也很方便,而且这种治疗的费用甚至比某些口服降糖药还便宜。已用口服降糖药数年,现已“失效”的您,为什么不试一下呢?一天注射一针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既保护您的眼睛,又保护您的肾脏,即使是终身使用,不是也很值得吗?

当然也有真正胰岛素“依赖”的情况,1型糖尿病人不用胰岛素治疗就会发生酮症酸中*,甚至昏迷死亡;某些2型糖尿病者因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而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这些病友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注射时有点痛,出门要带着针和药,会带来不少不便。如果您认为这是“害”,那么,您会选择“酸中*”和“昏迷”吗?相信您会“两害之中取其轻”。如果这依赖能救命,您又何必在乎呢?况且目前胰岛素的给药技术不断改进,可以适应各类糖尿病人的需要。胰岛素注射专用注射器直接以单位为刻度,清晰醒目,注射时的痛感只如被蚊子叮了一般;胰岛素注射笔可储存两周左右的胰岛素,随身携带极为方便,而且视力不好的人只需听笔转动的声音就可判断注射多少量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准确、无痛;无针注射仪靠强大的压力将胰岛素喷入皮下,可供经济富裕的病友或儿童选用。胰岛素泵可以模仿正常人体的胰腺分泌胰岛素的模式,并且可以准确使血糖控制到正确的范围。且胰岛素制剂也不断改进,使注射越来越简单方便。在如此方便的条件下,如病情需要,为什么要拒绝胰岛素这“仙丹妙药”呢?

6.得了糖尿病要放宽心

对糖尿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或有心理障碍,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疾病不容易控制好。

(1)正确医院,糖尿病防治协会的糖尿知识讲座,要尽可能多地听这样的单位举办的有关讲座,对“糖尿病既是终生性疾病,又是可控制的疾病”、“科学饮食”、“系统监测”、“最终都要用胰岛素治疗”等重要概念要有正确的认识。

(2)抑郁症是非常普遍的疾病,一般人群的患病率约4%,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其早期的表现是,早醒、兴趣低落、全身不适而检查正常,应尽早找心理医生诊治。

(3)用国家的药法、规定来看待药物与保健品的区别,摆对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药品与保健品的主次位置,识别巫医假药,对那些没有“循证医学”(遵循证据的医学)证据的宣传、夸大其词的宣传,个案报道、商业性质的宣传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医院的医生咨询,以防乱花钱,不治病或耽误对疾病的防治,上当受骗。

(4)巫医假药常用骗人的手段和宣传:①根治糖尿病;②不限制饮食;③胰岛再造、器官再造;④改变染色体、改变基因;⑤可以不打胰岛素,可以停药;⑥保健食品比药还灵;⑦通过美国“FDA”(F:食品、D:药品、A:管理局)不说明通过的是食品检验还是药品检验,以鱼目混珠的伎俩欺骗群众;⑧自制药,祖传秘方,御药,无国家药物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纯中药,无*无害,高科技;自治药或保健品中偷偷掺西药(凡出现低血糖一般掺的是优降糖),还否认掺入西药。⑨只用各案报道宣传疗效,无大规模科学试验,无双盲双照,无统计学意义;⑩利用群众,明星等外行人士做专业广告、专业宣传。

(5)用“医疗经济学”的观点对待疾病,在预防疾病或疾病早期花必要的钱,用有效的药物及医疗措施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受更大的痛苦,花更多的钱还治不了病。

四、得了糖尿病除了看医生,一定看营养师!

得了糖尿病以上知识是不习的参考,但医院内分泌科医生,这是第一步,第二也重要,就是看营养师!

在中国,大部分人得了糖尿病就是想到看医生,这是对的,但是糖尿病还有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营养治疗,而在这方面,专业的临床营养师更好,所以一定要看医生的同时看营养师!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但需要医生的帮助,也需要营养师的帮助。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限制能量摄入,来维持血糖稳定。但是限制能量摄入并不是说不吃东西或者少吃东西就可以了,严格限制饮食可能会导致血糖不稳定、营养不良的问题;而且不同食物的升糖指数是不同的,因此,您可以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这样既能让您不挨饿又能控制好血糖。

这时候您需要向专业的营养师寻求帮助,他们会根据您的饮食特点及爱好制订适宜的饮食计划,不仅是让您少吃,更是让您吃的营养健康,有利于血糖控制。

五、得了糖尿病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