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导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IA)是一种慢性综合征,会反复发作,发作持续的时间不长,一般恢复较快。神经系统轻度缺损超过2小时,或CT、MRI均有脑缺血症状。常规TCIA定义为24小时恢复时间限制。
01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发病人群有哪些?主要的病因是什么?
1、发病人群
在34-65岁人群中,65岁以上人群占25.3%,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多为突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姿势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旋转或屈伸。本病无先兆,有一次性神经系统症状,一般为无意识障碍,持续5-20分钟,可反复,一般24小时后恢复,无后遗症。
2、发病原因
(1)高血压病
在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是最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无论何种原因导致高血压,无论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或平均血压升高,高血压都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最容易发生在脑组织,而高血压对脑组织的影响是由于高血压对大脑血管和自身压力的影响。
(2)心脏疾病
这是导致此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此病可能是很多心脏疾病的并发症。例如心脏功能障碍、左心肥厚,以及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病都可能导致此病。这些因素通过血流动力学作用,提高了脑血管疾病中血栓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栓脱落风险。
(3)糖尿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10%-30%有糖尿病病史。DM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非DM人群的10倍左右。DM不仅引起微血管疾病,而且还引起大血管疾病,导致动脉硬化和微循环紊乱,从而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
(4)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炎是系统性动脉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血管内部灰*色斑块,斑块表面不断增生的胶原纤维,含脂平滑肌细胞增生,造成动脉腔狭窄。即使是纤维性斑块深层的细胞也会坏死,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表面的纤维性斑块也会坏死,以及溃疡破裂。动脉粥样硬化坏死斑块可排出血引起栓塞。溃疡性血肿,小动脉腔狭窄甚至阻塞,阻碍血液供应。
(5)血黏度增高
血液粘度升高时,血粘度降低,使脑组织相对缺血缺氧,血细胞、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量增加,血粘度增加,脑血流量减少,造成微循环障碍。对年长者而言,极易导致缺血性发作或脑梗死形成,并增加脑血管疾病风险。[1]
02患有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主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1、发病机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cerebralischemiaattack,TCIA)的病理基础是由于特定原因所致的相对短期的脑血管狭窄,造成短暂性脑灌注不足,以及可逆的脑组织供血功能障碍。因不存在完整的血供阻滞及相应的侧枝循环,疾病消失后,脑功能缺损得以恢复。
2、基本症状
(1)偏瘫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内系统TCIA低于椎基底系统,但持续时间长,易导致完全性中风。主要症状为单瘫、偏瘫、部分体感障碍、失语症、单眼视觉障碍等,还可出现同音半盲、昏厥等。
(2)视力丧失
一只眼突然出现暂时性黑蒙,或视力丧失,或白光闪烁,或视野缺损,或复视,持续数分钟。轻微偏瘫或偏瘫的对侧肢体感觉。主要的大脑半球损伤,导致短暂性失语症或失用症,或读写障碍,或同时出现面部和舌肌无力。偶发同侧偏盲发生。短暂性缺血发作颈内动脉系统的特征性症状是一眼突然出现短暂的黑蒙。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系统TCIA比颈动脉系统更常见,频率更高,但发作时间更短。
03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可以通过血液流变血检查,以及脑血管检查进行诊断
1、血液流变学检查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是其主要表现。
2、脑血管检查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动脉硬化,等等。主要包括经颅多普勒检查,颈动脉B超,DSA,MRI等检查。
3、颈椎检查
可以用x线颈椎扫描或MRI检查。
4、CT扫描MRI检查
首先,排除诊断。房颤、频发早搏、陈旧性心肌梗塞、左室肥厚等。超声波心动图可表现为心瓣膜病变,如风湿性、老年性瓣膜病等。
04患有此病,一般如何进行治疗?预后如何?
1、治疗方法
基于其发作形式和发病原因,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时一种,有时一种。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ASA),50-mg/D,1次/D;双嘧达莫,25-50mg/次,3次/D;或噻氯匹啶,0.25g,1次/d,均可降低血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ASA时间。多数情况下,需要2-5年的时间。如果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可以延长使用寿命。此病发作比较频繁,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发作,可以视作急症。如TCIA发作频繁,不能有效控制,近期有可能发生脑梗塞。
2、预后
TC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临床综合征,在此期间可能有明显的脑局限性功能障碍。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其社会适应能力。根据报告,TCIA后每年的死亡率为6.3%,其中31%死于脑血管疾病,35%死于心脏病。
结语:应积极控制TCIA发病原因,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心脏疾病控制,心律不齐控制,血浆粘度下降,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痉挛减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