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疫情之下,医院肩负着正常医疗运营和区域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任务,在执行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依托成熟的胸痛中心建设流程,规范、有效地救治急性胸痛患者。抓住医疗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结合疾病救治需要、医疗制度改革需要,通过标准制定实施,完成从医疗技术到医疗模式再到医疗体系建设的过渡,即重大疾病关键环节上的标准化、体系化建设,该理念正是胸痛中心建设核心理论的体现。
自疫情开始以来,医院的急诊一直保留着抢救危重病人的绿色通道。作为浦东新区高峰学科,心血管内科始终配备着24小时待命队伍,以随时应对急危重症患者。从三月初疫情冒头至今,科室的监护病区、普通病区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运转,各病区医生执行闭环工作制度。其中监护室郭蔚主任、*晶、耿立等数位医生已有一个多月坚守在岗位上,未曾回家。从疫情发生至今,心内科派出7名*员医生参加方舱等隔离点工作,其他医生在完成科室医疗工作的同时,累计参加核酸采集任务多人次。
疫情之下,平战结合,胸痛中心建设通过严格落实规范化救治流程,在面对疫情爆发时做出合理决策及时应对,以最大限度地取得胸痛患者的及时治疗与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感染风险之间的平衡。守救治患者的初心,担护佑健康的使命,疫情下的坚守,是胸痛中心所有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的守护!
凌晨12点,张奇主任的电话又响了,又来了一位心梗患者。“马上做急诊手术”,挂了电话,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的值班医护人员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口罩、防护衣、面屏、铅衣、手术衣等逐层穿戴,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到位。
这次的患者是一个67岁男性,当天刚从方舱解离回家,在家洗澡时感到胸痛,医院麻烦,就在家“摒”着,熬了8个多小医院。到医院时已经开始出现精神不振、血压偏低等不稳定状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广泛前壁心梗”,心内科会诊后马上启动了心梗救治快速通道。
做完造影,张奇主任立刻意识到问题比想象中要严重的多。三根主要冠状动脉中供血范围最大的前降支血管开口就完全闭塞了,还含有大量的血栓;回旋支血管远端有一个大分支也趋于闭塞;右冠脉还算通畅,但先天发育细小,对整体供血的作用并不大。
前降支血管完全闭塞是造成此次心梗的罪魁祸首,但在开通过程中如果血栓掉落到旁边的回旋支血管,会造成回旋支缺血的加重甚至急性闭塞。对于这个患者而言,回旋支是他活命的关键,如果回旋支血管在治疗过程中受累,对患者来讲是极为致命性的。
在向家属沟通病情的同时,张奇主任与同台一起做手术的郭蔚主任商议好发生各种情况对策,护士也已准备好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抢救药物等措施。随后的介入治疗有惊无险,导丝保护回旋支,前降支闭塞病变血栓抽吸、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步骤顺利完成,同台也对回旋支远端的次全闭塞病变做了球囊扩张,更好的恢复了心脏的整体供血状态。
40多分钟时间里,医院心内科急诊团队完成了从准备到介入治疗整个环节,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血压、心率也趋于稳定。护送患者到监护病房、导管室消杀、人员重新布置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早上十点半,参加完一个国际会议的线上交流,张奇主任去查房,患者自述比昨天情况要好很多。由于患者闭塞血管供血面积巨大,就医时间延误也长,医院后快速开通了闭塞血管,但他心脏受到的打击仍然是巨大的,血液里心肌酶水平已经高到测不出来的状态、心超检查提示心脏射血分数仅剩33%,左心室几乎不收缩,后续风险依然很大。仔细的查阅了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和床位医生一起制定好后续药物治疗方案,已是中午时分。
打开手机,翻阅新闻,看到几条令人心痛的消息,大飞机副总工程师因心梗过世、疫情通报中33岁的死亡病例系心源性猝死。张奇主任回想起封控的这段时间里,科室接诊的心梗患者中,基本上都是在家里或在单位隔离中“摒“了很长时间、医院看病的。其中年纪最轻的也是33岁,在公司隔离,每天抽两包烟、心情焦虑,反医院。封控期间的活动减少、焦虑增加,熬夜、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更甚、这些对心血管系统都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伴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还是中青年人群,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十分重视,医院进行检查,千万不要“摒”。
患者急诊心电图急诊冠脉造影结果:前降支起始闭塞,大量血栓,回旋支远端分支闭塞;右冠脉细小急诊介入治疗后:前降支植入支架、回旋支远端球囊扩张,各血管血流恢复心内科团队二级防护下完成心梗救治介入治疗
联系我们
为胸痛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