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仲景的名方,可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功效。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伤寒论》原文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原方组成为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十二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阿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心动悸”是患者自觉心脏跳动异常,而且从外观亦可觉察其搏动。以阵发心悸,胸闷气短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慌,只不过这种心慌比较严重,自我感觉好像很害怕的样子,有惊悸不安的意思。“脉结代”中医学有结脉和代脉的区别,这两种脉象都有心脏打停的现象,常把两种脉象并称结代脉。心跳停动的原因,一是经络不通淤堵,心跳无法正常跳动;一是心脏气血供应不足,心脏无力正常跳动。前一种情况属于实证,需要温通;后一种情况属于虚证,需要滋补。总的来看,应该是心阳不足,阴邪阻滞,气血不能濡养心脏,进而导致心脏功能失调。具体来说,就是既有心阳不足,又有心阴不足,还有实邪阻滞。

本条文句首冠以伤寒两字,似乎疾病是由外感而来。实际上本方证的来源并不限于外感,内伤的来源也是有的。伤寒外感之后出现本条症状的患者,其平素的体质肯定血气衰微,身体无力抵抗寒邪,通过汗、吐、下治疗外感导致阴阳两虚。另外大出血后,或内伤杂病均可导致阴阳两虚,从而出现本方证。炙甘草汤证实际上是以心脏症状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在于阴阳两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是心脏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类型。当然并非所有的心脏疾病都表现为炙甘草汤证。

炙甘草汤的组成,是以桂枝去芍药汤为底方,加上人参,生地,麦冬,阿胶,麻子仁等,并加重了炙甘草的剂量。桂枝去芍药汤可以温通心阳,温通经络,祛除阻碍心脏跳动的实邪,消除心悸症状。方中人参,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等等,主要的功效是滋阴养血生津。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名医别录》说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生姜、桂枝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伤寒重证或大病久病之后,阴血耗伤,心血不足,心阳不振,而见心动悸、脉结代之症,本方最为适用。

《伤寒溯源集》对此方评价说:“此方以炙甘草为君,故名炙甘草汤。又能使断脉复续,故又名复脉汤。甘草生能泻心下之痞,熟能补中气之虚,故以为君。生姜以宣通其郁滞,桂枝以畅达其卫阳,入大枣而为去芍药之桂枝汤,可解邪气之留结。麦冬生津润燥,麻仁油滑润泽,生地黄养血滋阴,通血脉而益肾气。阿胶补血走阴,乃济水之伏流所成,济为十二经水中之阴水,犹人身之血脉也,故用之以导血脉。所以寇氏《本草》云,麦冬、地黄、阿胶、麻仁,同为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之剂也;人参补元气之虚,同麦冬又为生脉散之半;更以清酒为使,令其宣通百脉,流行血气,则经络自然流贯矣”。

本方的重点在于滋补,滋补为主温通为辅,从方剂组成来看,本方阴阳双补,但以滋阴为主。所以,本方治疗心脏疾病,也是针对阴虚为主、阴阳两虚的患者。本方从桂枝汤化裁而来,而本方中炙甘草剂量远大于桂枝汤,方中炙甘草的剂量较一般方剂为多。可见本方比较强调炙甘草养胃健脾的功效。本方剂量最大的应该是生地麦冬,但独以炙甘草命名,亦是因为本方的原来在于养胃健脾,安中养血,取甘能生血之意。

本方剂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效果也是很不错的,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的患者。当然,用于心脏疾病的时候比较多,但也不是专门针对心脏病,其他类型的疾病,只要符合本方证病机,也可应用本方剂。在临床上常以此方治疗以肿瘤为代表的恶病质类疾病。肿瘤病人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后常常表现形体消瘦干枯,动辄气喘心慌,大便干结,病情进入虚痨阶段。此时只要食欲尚佳者都可应用本方。

总之,炙甘草汤用于治疗心动悸,气虚血少,呼吸急迫、自汗、易疲劳、脉结代者为主。但心力衰竭,胃肠虚弱,下利者,水肿严重,脉细数者,不宜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