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注意90运动性猝死皆因心病 [复制链接]

1#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朱炎皇通讯员曹旺兰

在刚刚结束的桂林马拉松赛事上,一名69岁选手在比赛中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医院工作人员表示,死因系心脏骤停。据相关统计,在中国,长跑是运动性猝死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

“90%的运动性猝死都是心源性猝死。”4月1日,医院心血管病学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张育民提醒,身体存在潜在疾病、运动量过大、没有运动习惯但突然剧烈运动等有诱发心脏骤停的风险,我们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适量运动,避免意外发生。

90%的运动性猝死都潜在心脏疾病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消失,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张育民介绍,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运动员或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称为运动性猝死。

与运动性猝死事件有关的运动项目分布研究显示,长跑(59.26%)远高于篮球(11.11%)和足球(8.64%)。

不过,张育民表示,每一例运动性猝死并非“不期而遇”,而是“蓄谋已久”,运动可能只是造成猝死的一个诱因,隐藏的心脏病是运动性猝死的“幕后黑手”。

“90%的运动性猝死都是心源性猝死,也就是说,这些人发病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张育民说,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常见心脏病有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畸形、心肌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因此,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以及有高血压病史、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或肥胖等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应避免参加剧烈运动。

出现胸闷心慌等先兆应警惕

张育民提醒,剧烈运动的时候出现猝死,往往“有迹可循”,会出现以下先兆表现,应引起警惕。

胸闷: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的情况,休息后可缓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如果以前就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加重,说明以前稳定的斑块随时可能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心慌: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

心跳过缓:心率小于50次/分,血压变低,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晕厥:这是猝死的重要前兆,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可能造成猝死。因此,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提高警惕,尽快查明原因。

不明原因的疲乏: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心肌炎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通常见于感冒1至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极易引起急性心衰。这种情况下,严禁重体力活动,应卧床静养。

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

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症状也预示着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应及时停止运动进行休息。若症状不能缓解,就要及时就医。

*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一旦出现心源性猝死,*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超过10分钟,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会脑死亡成为植物人。

“掌握一定的院前急救知识,在身边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后,就能第一时间有效救治、挽救生命。”张育民表示,任何人很有可能成为第一救援者,一旦发现身边人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心慌等症状,应在4分钟内按步骤施救:通过呼喊拍肩,判定患者确实丧失意识;呼叫旁人打急救电话、取来体外便携式除颤仪(AED);触摸患者有无颈动脉搏动,观察其胸廓是否有起伏运动;如果患者没有动脉搏动和呼吸,则考虑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步骤分为CAB:C(circulationsupport)为胸外心脏按压。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抢救者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胸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4至5厘米(小儿为1至2厘米)。

A(airwaycontrol)为开放气道。抢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右手指放在下颌沿,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注意让病人仰头,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

B(breathingsupport)为人工呼吸。抢救者右手向下压颌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照每分钟12次、每次毫升的吹气量进行抢救,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注意吹气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

C、B步骤应循环进行,按压30次之后做2次人工呼吸,通常一个抢救周期为3轮(约2分钟)。这期间,若旁人拿来了体外便携式除颤仪(AED),应第一时间按除颤仪的操作流程评估患者是否需要除颤,注意任何时间勿停止心脏按压。经过30分钟的抢救,若病人瞳孔由大变小、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

D避免运动性猝死重在合理运动健身

当然,避免运动性猝死不是说不要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张育民表示,人们应该以科学知识为指导,把握正确锻炼、适度运动的原则,视自身情况量力而为,更合理地运动健身。

先要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运动。既往有心脏病病史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人群,运动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胸痛、心悸等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选择最佳运动时间。春季昼夜温差大,早上和晚上尽量避免运动,天冷情况下血管容易收缩,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增加猝死风险。傍晚是一天当中最佳的运动时间,身体的适应能力最佳,肌肉最为柔韧,人的体能达到顶峰,可以做一些比较高强度的运动。

张育民提醒,运动前要做热身和放松运动,适应相应环境,适量补充水分,不宜盲目坚持,尽量避免自己从未经历过的剧烈运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